越南概况(2008年)
发布时间:2008-04-09
 
一、概况
国名: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The 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
面积33万平方公里。
人口8411万(2006年)54个民族,其中京族占总人口的近90%,岱依族、傣族、芒族、华族、侬族人口均超过50
语言:通用越南语。
宗教:居民多信奉佛教,还有天主教、和好教、高台教。
首都河内,人口400万(2005年)
货币:越南盾(Dong),1美元=16242.6越南盾(2007711)。
地理: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东部和南部临南海。海岸线长3260多公里。地形狭长,南北长1600公里。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四分之三为山地和高原。红河和湄公河三角洲地区为平原。
气候:越南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旱、雨季分明。5-10月为雨季,11月—翌年4月为旱季。年平均气温23-27。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500-2000毫米。7-11月多台风,主要袭击沿海地区。
 
二、经济
(一)概述
越南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样。主要有煤、铁、钛、锰、铬、铝、锡、磷等,其中煤、铁、铝储量较大。有6845种海洋生物。森林面积约1000万公顷。
越南系发展中国家,1986年开始实行革新开放,效仿中国,确立以经济改革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发展战略。在农业上实行集体承包制,在工业上扩大企业自主权,在商业上放宽对商品流通的控制,以刺激经济发展。经过十余年的探索,越南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初步建立起了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体制,在经济领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1990年至2004年,越南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3%,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三大产业结构趋向协调,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形成了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
2005年,越南经济增长率达到8.43%,经济发展速度在亚洲仅次于中国。越南的经济活力使其受到越来越多外国投资者的青睐。2005年,越南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30多亿美元,比2004年提高了14.5%
尽管革新开放二十年取得巨大成绩,但越南经济实力依然薄弱,仍相对贫困。目前,越南的人均年收入仅640美元,越南政府的目标是在5年内将人均年收入提高到1100美元,在2020年前将越南建设成为中等收入国家。然而,要达到这些目标,越南经济还要克服许多困难。缺乏竞争力、日益猖獗的官员腐败问题都是制约越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2006年越南经济形势综述
2006年,越南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GDP)达573亿美元,同比增长8.17%,已连续25年保持增长。其中农林渔业增长3.4%,工业和建筑业增长10.4%,服务业增长8.3%。农林渔业、工业和建筑业增长较上年有所减缓,服务业增长高于上年水平。外资环境不断改善,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创历史新高。这些都为2006-2010年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财政金融
2006年,越财政收入167.4亿美元,同比增长25.8%,财政支出201.9亿美元,增长45.8%,财政赤字34.5亿美元,相当于GDP6.02%。社会总投资229亿美元,增长19.8%,其中经济基础设施投资约160亿美元,社会基础设施投资约62亿美元,其他投资约7亿美元。全年物价指数上涨6.6%,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9%,住宅和建材上涨5.9%,教育上涨3.6%,邮电和交通运输上涨4.0%,黄金上涨27.2%。美元汇率相对稳定,仅上浮1%
证券市场发展迅速,迄今已有193家企业分别在河内和胡志明市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总市值约140亿美元,相当于GDP24.4%
2、农林渔业
2006年,越农林渔业产值116.8亿美元,同比增长3.4%,低于上年5.2%的增长速度,原因是接连遭受热带风暴、洪水和干旱的侵扰。此外,禽流感和口蹄疫在部分省市复发和蔓延,对农林渔业生产也造成较大影响。全年粮食产量3965万吨,同比略增0.1%。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发展较快。
3、工业和建筑业
2006年,越工业和建筑业产值237.8亿美元,其中工业产值197.5亿美元,建筑业产值40.3亿美元,全行业同比增长10.4%,低于上年16.5%的增长速度,原因是原油、天然气、液化气、汽车、柴油机等工业产品减产。
4、服务业
2006年,越服务业产值218.4亿美元,同比增长8.3%,高于上年7.5%的增长速度,分销、旅游、饭店、金融、保险、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行业保持较高增长速度。近年来,越旅游业发展一直较旺盛。2006年接待国外游客358.3万人次,同比增长6.2%。国外游客接待数量在东盟国家中排名第5位,亚洲排名第13位,世界排名第44位。
5、吸引外资
2006年,越出台并实施《投资法》和《企业法》,投资环境不断改善,而且越已加入WTO,有关政策将更优惠,外商普遍看好在越投资,将越视为开拓东盟市场的重要基地之一。
2006年,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创历史新高,合同外资额达102亿美元,同比增长49.1%,其中新批项目833个,合同额78.4亿美元,追加投资项目486个,合同额23.6亿美元。全年外资企业总产值294亿美元,增长31.3%。新批较大的外资项目包括:美国INTEL公司投资的生产项目(合同额10亿美元)、韩国Posco集团投资的钢铁项目(合同额11.2亿美元)。截至200612月底,越累计吸收外资项目6813个,合同总额604.7亿美元,实际利用额360亿美元。主要投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台湾、新加坡、韩国、日本、中国香港等。
据越方统计,2006年中国在越投资项目63个,合同额3.27亿美元,在各国和地区对越投资排名中列第7位。截至200612月底,中国累计在越投资有效项目407个,合同总额10.7亿美元,实际利用额2.1亿美元,在各国和地区对越投资排名中列第 14位。
据越南计划投资部统计,截至2007622,越南共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52.17亿美元,同比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增长20.5%。各国和地区对越投资居第三位的分别为:新加坡、韩国和印度。主要投资领域为服务业,占49%;其次是工业,占48%;第三是农、林渔业。
6、对外投资
2006年,越对外投资继续扩大。据越方统计,全年新批对外投资项目33个,合同投资额3.47亿美元。截至200612月底,越累计对外投资项目183个,合同总额9.68亿美元,其中工业项目占74.5%,农业项目占13.3%,服务业项目占12.2%
7、外援和侨汇
200612月,国际援越会议在河内举行,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承诺2007年将向越提供ODA贷款44.5亿美元,同比增加7亿美元,为历年最高。其中日本承诺提供8.9亿美元,位居榜首。据越方估计,为实施2006-2010年五年计划,保持GDP年均增长7.5-8%,越需要ODA贷款约200亿美元,将优先用于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供排水、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越旅居国外侨民约300万人,另有40万人常年在外务工,每年汇回国内的外汇数额较大。据越方统计,2003年越侨汇总额21亿美元,200423亿美元,200531亿美元,2006年增至35亿美元。巨额侨汇在越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8、国有企业改革
1992年,越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国有股份由中央部委及各省市人民委员会持有。至今,越已完成3500家企业的改革,多数为中小企业。改革后,企业状况明显改善,资产、营业额、利润和员工收入增长均较快。2007-2010年是企业改革关键期,越拟对隶属于70多家集团和总公司的1600多家国有企业进行改革。越鼓励外资参与股份制改革,允许外商购买企业股份并成为企业管理者。未来几年,越国有企业改革面将进一步扩大,涉及银行、航空、通信、造船、汽车、电力、水泥、交通等重要领域。
(三)2007年经济展望
1、展望
观察家认为,在2006年取得良好成绩的基础上,2007年越南经济可望继续走高。因为越南经济具备继续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1、越南政治稳定,治安状况良好,法制不断完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2、刚刚加入WTO,世界市场大门向越南敞开,预计2007年越南出口将有较大幅度增长。
3、由于越南在亚洲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便利性,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在外交和投资政策上主动向越南靠近。200612月在河内召开的国际对越南援助考察团第十四次会议上,各援助国及国际金融机构对越南信心十足,已承诺2007年给予越南政府发展援助共44亿美元。
4、为了履行加入WTO承诺,越南将新开放一些投资领域如银行、通讯、电力、融资和零售业。入世后,外国证券业者可与越方合资,外方投资比例可达49%5年后外国投资者持股比例可达100%。从200741起,外国银行可以在越南设立百分百外资子银行。越南8400万人口的大市场具有很大可开发空间,外商投资将继续增长。预计2007年外国投资仍然可以达到100亿美元。
20061227,越南政府总理阮晋勇在政府每月例会讲话中提出2007年经济工作三个重要任务:第一,保持经济高速、持续和稳定增长,力争GDP增长达到8.5%;第二,继续推进行政改革,把行政改革看作是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开辟道路的突破口;第三,更加坚决和有成效地预防和打击贪污腐败。
2007年上半年越南GDP增长率为7.9%,为近五年来同期最高增长速度,其中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对GDP增长贡献较大。上半年越南全国出口额为222亿美元,同比增长18%。国有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约80家,全社会总投资195万亿越盾(约合126.86亿美元),相当于GDP38.4%
 22007年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2007GDP将增长8.2-8.5%,其中农林渔业将增长3.5-3.8%,工业和建筑业将增长10.5-10.7%,服务业将增长8.0-8.5%。外贸进出口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其中出口将增长17.4%,进口将增长15.5%。社会总投资将占GDP40%。物价上涨指数将低于GDP增长率。计划争取新增就业机会160万个,其中输出劳务8万人。
越南将优先发展的工业领域主要包括纺织、制鞋、塑料、农林海产品加工、钢铁、铝土矿开采与加工、化工、机械制造、电子通信设备和信息技术及产品等。这些将优先发展的工业将在土地、贸易促进和研发等方面享受一些优惠政策。
 3、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企业技术工艺落后。
据越方统计,越企业技术工艺普遍低于发达国家2-3代,76%的设备系60-70年代的产品,75%的设备已严重损耗。全国仅10%的企业拥有现代化技术,38%的企业技术水平一般,52%的企业技术落后或十分落后。企业技术工艺落后严重制约了越经济的发展。
2)劳动力素质较低。
目前,越全国人口8411万人,其中15-60岁的劳动力为4325万人。在适龄劳动力中,文化教育程度较低。全国只有技术培训学校240所,教学设备落后。劳动力素质低已成为越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3)民众收入有待提高。
2006年,越南人均GDP681美元,较前明显提高,但民众收入仍普遍较低。据越方统计,目前越全国人均月收入约65万盾(约40.6美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月收入约98.1万盾(约61.3美元),农村居民人均月收入约54.4万盾(约34美元)。民众收入水平低、国内购买力有限,不利于越经济的发展。
 
三、对外贸易
目前,越已同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货物和服务贸易发展势头良好。
(一)货物贸易
2006年,越货物贸易进出口额840亿美元,同比增长21.5%,其中出口396亿美元,增长22.1%,进口444亿美元,增长20.1%。主要出口商品包括:原油、纺织品、鞋类、水产品、木制品、电子产品和计算机、大米、天然橡胶、咖啡、煤炭、电线电缆、腰果、箱包、塑料制品、竹藤制品、胡椒、茶叶、自行车及其零部件等。
按地区划分,亚太地区是越南最大的出口市场,出口额208.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2.4%;美洲是第二大出口市场,出口额92亿美元,占23.1%;欧洲是第三大出口市场,出口额75.5亿美元,占19.2%;非洲和西南亚是新兴市场,出口额20.1亿美元,占5.3%
按国别划分,中国是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104.2亿美元;其次是日本、美国、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双边贸易额分别为99亿美元、87亿美元、57亿美元和47亿美元。
按出口国别划分,美国是越南最大的出口市场,2006年越南对美国出口额7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0%;欧盟是第二大出口市场,出口额7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8%;日本是第三大出口市场,出口额5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3%
200715月,越南商品出口额达181亿美元,同比增长18.4%。主要出口商品有原油、纺织服装、鞋类、水产品和咖啡、木制品、计算机和电子零部件、大米和橡胶。
(二)服务贸易
2006年,越服务贸易进出口额102.2亿美元,同比增长16.9%,其中出口51亿美元,增长19.6%,进口51.2亿美元,增长14.3%。服务进出口排名在前的包括旅游、航空运输、海运、金融、邮政通信、保险等。
 
四、经贸政策及贸易投资环境
(一)倾销法令
越南国会常委会20044月通过越南进口商品反倾销法令。该法令于2004101日起实施,反倾销法令旨在保护国内生产。反倾销对象为越南从其它各国家和地区进口且其售价低于普通价格的商品。越南贸易部为反倾销法令的执行机关
(二)进出口报关手续新规定
越南政府颁布最新进出口报关手续,其主要内容有:
1、行李、外汇、贵重金属、宝石、越币、印刷品、书籍资料、运输工具等在出入越南国境或(和)取道越南转口第三国时均需办理海关手续,若属于越南已签订国际公约的适用对象,则按照国际公约执行。
2、进口新产品必须在抵达关口后30天内办妥报关手续;出口产品必须最迟离境前八小时办理报关手续;出入境旅客的随身行李必须于其抵达后或于其搭乘的交通工具经营单位结束为旅客办理离境手续前办妥报关手续;过境转口新产品必须尽快于其首个抵达的关口或最后离境的关口办妥报关手续。
3、海运货物必须于抵达港口的港务单位通知撤回领航员后两小时内,或于离港前一小时内办妥报关手续;空运货物必须于飞机抵达后立即办理入境报关手续,或于航空公司结束办理旅客及货物离境手续前办妥;铁路、公路及河道运输新产品必须在抵达关口或首个过境关口或最后离境关口前办妥报关手续;过境交通工具必须在首个抵埠关口及最后离境关口办妥报关手续。
为简化中国货物过境越南手续,越南贸易部20053月决定,授权河内、岘港和胡志明市进出口管理处颁发中国货物过境越南的许可证。
(三)贸易投资环境
自实行“革新开放”以来,越南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政治和社会保持稳定,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较大,但外商在申请办理项目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也还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吸引外资政策不够透明。目前越南有《外国投资法》及其实施细则,各地又相继出台了一些吸引外资优惠政策。但缺乏具体行业政策法规,或者说这些政策规定不具体、不够透明。
二是投资申请手续繁琐,窗口多。外商到越南投资考察,往往要到许多部门咨询情况。办理投资项目申请手续繁琐,审批周期长。
三是进口关税政策多变。越南的进口关税政策经常会随着其产业政策的调整或为保护其国内企业利益出发而变动,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
四是收费高。据企业反映,企业在申请投资和生产经营过程中,除按规定应交付的各种费用外,其他额外收费现象普遍存在。
五是越南纺织品企业的机械设备、生产原料和服装辅料主要靠从国外进口。
六是用电高峰时期拉闸停电现象时有发生。
 
五、中越经贸关系
(一)概况
中越两国于1950118建交。两国在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70年代后期,中越关系恶化。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双边贸易额从1991年到1997年增长了近50倍。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两国贸易一度下滑。2000年中越双边贸易取得重大突破。近年来,两国边境贸易发展平稳。中国对越南投资涉及的领域有:重工业、轻工业、建筑业,以及宾馆、运输、餐饮、旅游等服务业。中国除了对越直接投资外,还向越南政府提供贷款,帮助越南恢复、改造过去由中国政府援助建设的工程并投资建设新项目。
2006年中国与越南的经济贸易合作迅猛发展,各项外经贸业务均取得明显进展,尤其是双边贸易和中国对越承包工程业务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6年中越贸易额达到99.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40%。其中,中国对越南出口74.65亿美元,自越南进口24.86亿美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32.25%和下降2.59%.
另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6年中国在越南签订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合同总额达到2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5.9亿美元。其中,承包工程合同额为26.2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为5.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倍以上。越南已成为中国在东盟最大的承包工程市场。
(二)在越南市场最受欢迎的商品和技术项目
越南国家商贸部指出,以下商品和技术项目在越南市场最受欢迎:
最受欢迎的商品包括:日用百货、中小型农机、化工产品、轻工产品、服装纺织品、小五金工具、药品(包括中成药)、医疗器材、家用电器、加工食品、建筑材料、陶瓷制品、化肥、化工原料、通信设备、电子产品、塑料制品、渔用机具、皮革制品、鞋类产品、化妆品、运输工具、自行车、摩托车、汽车、汽车零配件、汽车用品、玻璃制品、饮料产品、机械零配件产品、钢材、水泥、人造纤维、化学纤维、柴油机、家用小型发电机、糖类加工设备、茶叶加工设备、咖啡加工设备、橡胶加工设备、木材加工设备、家用电器制造设备、粉碎设备等。
越南急需引进的技术设备项目包括:农副产品加工技术项目、自行车、电风扇、摩托车、家用电器制造、组装项目、通迅设施项目、食品加工项目、化工产品项目、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项目、矿山开采项目、农用化肥项目、饲料生产项目等。
(三)在越南适合中国企业投资的领域
结合越南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以下领域适合中国企业进行投资:家电生产、摩托车发动机生产、农机生产、中成药生产、水果加工、服装和面料加工、矿业开采、烟草加工等。
(四)2007年中国-东盟特别优惠进口税率表
根据越南贸易部通信中心消息,为实施中国-东盟自贸区(ACFTA)协定有关降税承诺,越财政部将颁布2007年特别优惠进口税税率表。关税削减幅度最大的商品包括:各类啤酒、红酒、旧服装、大排量摩托车、10吨以下翻斗车等,最大降幅为60%减至40%。部分茶叶产品、咖啡、含汽的矿泉水等税率由50%减至35%等。另有近300种商品进口关税减至10%以下,主要包括:大米、各种用于建设和日常生活的塑料制品、家用电器、部分货车、拖车、零配件、各种摩托车等。 
 
六、机械设备市场情况
越南机械制造业比较落后,90%的机械设备依赖进口,而其经济发展又需要大量纺织机械、建材机械、矿山机械、轻工机械、特种机床和精密机床。中国机械产品在价格、质量、服务等各方面都比其它国家的同类产品更适合越南机械市场现阶段的发展需求。“中国机械”这一品牌现已为越南机械市场普遍接受,在当地相关行业均享有极高的知名度。
(一)农业机械设备
为稳定农业发展,越南每年需要56万台小型发动机,但国内产量仅有1.6万至1.7万台,其余的需要依靠进口。此外,越南每年还需进口约4万辆拖拉机、15万台水泵以及数量颇多的脱谷机、收割机、烘干机等。
越南对中国的农机设备,特别是大中马力拖拉机及配套机具、收获类机具、耕整机械及植保机械等各类农业机械需求量很大,市场潜力很大。目前,我国多数农机产品售价在性价比上占据优势,价格仅相当于越南同类产品的一半。由于越南的作业环境与中国南方的作业环境比较相似,因此在机器的适应性上较为适合,这也使得中国农机产品在越南市场独占鳌头,甚至通过越南转销老挝、柬埔寨。
(二)食品加工设备
越南海产品每年出口创汇20亿美元,但缺乏包装及加工设备。越南每年粮食出口增长的很大部分来自农产品、食品。因此,目前越南对食品切片机、搅拌机、灌装机及各种食品生产线、成套设备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越南盛产水果,年产量达到380多万吨,但越南水果加工技术落后,出口仍以鲜果为主,附加值低,运输过程中损耗较大。为此,越南打算进口一批水果加工设备,投建水果加工厂,将加工能力从目前的10万吨/年提高到70万吨/年。中国企业可考虑向越南输出生产技术和加工设备,或在越南投资建立水果加工厂,生产具有当地特色的产品。
(三)服装机械市场
据越南纺织成衣总公司称,越南服装业将斥资23亿美元升级缝纫设备及技术,以便生产出适合美国、欧洲、日本等市场需求的优质时装。蓬勃发展的越南服装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缝制企业抢滩越南市场,日本“重机”和“兄弟”公司已在越南开设了代表处,准备投入长期运营。中国缝制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扩大对越南市场的出口。
越南政府对该行业日益重视。越南“2001~2010年纺织服装业加速发展战略”中提出,政府计划用10年的时间,分别在海防、北宁、新安、太平等11个省市建立纺织服装工业园。目前,新安、平阳、岘港3个园区已在建并初具规模。2001~2005年所需投资总额约35万亿越盾(约23亿美元)。到2010年出口额为80亿~90亿美元。2006~2010年纺织服装业所需投资总额约3万亿越盾(约20亿美元)。
(四)印刷设备
越南书刊印刷主要使用平张纸(进口)胶印机印刷,而且印刷厂多,印机制造企业少。整个越南只有两家印机制造厂(河内一家、胡志明市一家),目前也只从事一些修理业务,不具备印刷机械开发制造的能力,越南印刷设备全依靠进口。近些年来,越南对中国胶印设备需求强烈。
中国印刷行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强与越南印刷业的合作:
1、加大对越宣传力度
向越南印刷机械行业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印刷技术培训、讲座、技术咨询交流、信息发布等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宣传活动。
2、积极开展中越印刷业经贸技术交流与合作
中越两国行业协会加强沟通,互派代表团进行行业交流,通过举办产品展示、推介、商贸洽谈和企业间的互访等活动,加强中越两国印刷业经贸技术交流与合作,为两国企业直接对话创造条件。
3、展示样品,增强宣传效果
中国行业应向越南推介好企业、好产品。产品质量过硬是企业立足越南市场的最好宣传。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