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经济与循环经济
发布时间:2009-07-13
会展经济与循环经济
商务部研究院服务业研究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部 俞 华 博士
 
   
    我国很多大中城市坚持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会展经济,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弘扬时代主旋律。
  
       一、发展循环经济为城市经济工作主线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在社会上造成很大的影响。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就是要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环境保护的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之中,其发展必然涉及到社会经济环境的各个方面。今年4月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将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并以此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主要抓手,对各行各业的循环经济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会展经济应当围绕城市经济工作主线,积极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会展传播循环经济理念
  
       会展是信息交流传播的平台,可以清晰地传播城市政府的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理念。
  
       在传播学中,传播被认为是一种共享信息的过程。美国传播学家格伯纳认为“传播可以定义为通过信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传播的内容就是信息。会展过程中人们将信息变独有为共有,通过信息进行社会相互作用,传播思想、传播实践、传播技术。传播的各种形态如跨文化传播、发展传播、新闻、舆论、宣传、广告、公关、营销等在会展中都有体现。会展传播效果是参展者(与会者)发出的信息经会展媒介传至观众(其他与会者),导致观众、听众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产生变化,进而产生经济社会效果。
  
       2007年全国很多城市举办了节能降耗为主题的会展,传播循环经济理念:如中国轻工行业会展转型研讨会、山东省首届餐饮业节能降耗管理工作会议暨节能技术设备展销会、江苏节能展、中国北京国际节能环保展览会。我国会展城市在新形势下可以主动与全国性行业协会联系,举办某些行业节能减排研讨会、成果展示会、经验交流会,传播循环经济(含节能降耗)科学理念。
  
       三、会展研讨发展循环经济的良策
  
       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题的工作会议是会展的一种,具有集中鲜明的会议主题,自由活泼的研讨气氛,紧凑多样的会议形式,会场上的发言、辩驳,台下的交流、沟通,使得参会人员深入地进行同行之间关于循环经济问题研讨,在研究中相互借鉴、启发,剖析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寻找破解对策,与会者更新自己的循环经济知识,最新的循环经济科技知识得以迅速扩散。很多博览会注重设立论坛研讨会,国内外顶级专家云集,研讨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城市经济工作良策。
  
       四、会展展示城市经济工作的主要成就
  
       通过举办会展,城市历史、自然风光、特色文化、城市品位、发展潜力、发展成就等都将得到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传播。
  
       城市通过举办会展可以展示城市经济工作成就。比如2007年9月首届中国(芜湖)中等城市会展经济发展高峰论坛期间,全国会展界的领导精英齐聚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市政府领导莅会作主旨演讲,介绍芜湖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会议安排参观芜湖会展中心及房展会,宣传了芜湖市第三产业发展成就,参观奇瑞轿车、海螺型材两个大型企业,突出宣传了芜湖的支柱产业发展成就。中央电视台《博览会》报道该论坛,提升了芜湖市的知名度。
 
       五、会展促进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
  
       会展业逐步成为独立的产业,会展业本身只涉及人流、物流、信息流、技术流的交汇,不涉及生产领域,一般说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是一种低能耗、清洁环保的产业,具有“绿色”功能,被誉为无烟产业。会展业是服务业的组成部分,会展业自身的发展壮大,意味着服务业即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直接促进城市经济结构的优化。
  
       会展中商品与科技成果得以展示与交流,生产者可以发现新的消费需求和新科学技术成果,通过技术转让,可形成新的生产能力甚至新的生产行业,从而带动生产投资,间接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品的升级换代,调整优化国民经济结构,因此会展经济具有其他商业经济形态无法比拟的优势。
  
       六、会展促进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
  
       会展业的发展必须依托城市良好的基础设施,如具备国际化先进展馆,便捷的航空港,一定数量的出租车,设施先进、服务优良的饭店,以及休闲、旅游的景点。城市政府为了发展会展经济,必定会加大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以满足世界各地参展与会的客人光临城市的生活、工作之需。
会展活动有助于推动举办城市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设计和城市改造,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大型博览会所建的标志性建筑,博览会结束后多被保留下来,标示着社会、文化、科技、建筑和美学等方面的时代印记,有些已经成为城市甚至是国家的象征。为成功举办2008北京奥运会,北京市将投资2800亿于城市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以承载奥运会这个特大型国际性会展的公共服务需求。
  
       七、会展是经营城市的重要抓手
  
       城市资源特别是城市土地资源总是被政府首先得到重视和使用,但这是有限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城市有许多更加重要的资源,有许多越使用越有价值的资源更加值得政府去经营。城市是资源的聚合体,通过举办会展可以提高城市“无形资产”的价值。城市资源不仅包括物质的、有形的,也包括精神的、无形的;不仅包括现存的、供给的,也包括潜在的、需求的。特别要将政策的、科技的、市民素质等方面的因素纳入经营范畴,只有在确立了大资源的观念以后,才能更好地进行城市资源的整合、配置和经营。通过举办会展,可以将各种有形无形资产,尽量转化为可以增值的活化资本,赋予其资本属性,通过流动、组合、裂变等方式,优化配置、有效运作,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本的聚集、增值和盈利。
  
       德国杜塞尔多夫是世界公认的“会展名城”,该市曾是德国重工业区鲁尔区的中心,从上个世纪中叶开始,传统工业的衰退成为该市向以会展业为支柱产业的现代服务业转型的契机。经过50多年努力,已培育和发展了40多个专业展会,每年吸引全球100多个国家的数百万专业观众,不仅促进了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迅速提升了城市的国际影响力。
  
       借鉴国际会展名城经验,以会展为抓手经营城市。会展业的核心产业链延伸拓展形成城市营销价值链,包括外生型价值链和内生价值链。外生型价值链即:以展会为载体→对外营销推广→扩大城市知名度→吸引企业和客商投资置业→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内生型价值链即:以展会为载体→凝聚城市市民人气→提升市民素质→增加对城市的认同感自豪感→→推动城市建设和谐社会。
  
       八、会展促进政府政绩衡量标准的重建
    
       大型国际展会的举办城市应该是符合国际环保标准的园林城市。因此会展城市的政绩标准应该改变过往单纯追求GDP总量的政绩标准,增设资源环境指标考核标准。
  
       围绕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上海将建设“生态城市”,在环境生活质量方面,要争取将空气污染指数从2002年的0.61大幅度降低到2010年的0.10左右,实现0.50左右的减少值。在环境生活质量方面,上海必须实施基于世界标准的生态城市战略。上海未来的发展要把资源环境指标提升到与GDP等经济指标同样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上海城市大气污染物中的总悬浮颗粒物年平均浓度,按照中国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是合格的,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国际标准却不合格。“美国最脏”的大城市洛杉矶,其空气污染浓度也落在世界卫生组织允许的范围内。随着进入WTO和国外CO2减排压力的加大,我国会展城市必须补充有关的控制指标,例如人均用水量等资源控制指标和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等环境控制指标。
       我国城市在大力发展会展业的同时,也应该用资源环境指标加强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政绩的考核,一方面,把经济增长指标与资源环境指标整合起来,充实和提高干部的考核内容,使各级干部能真正重视并处理好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纠正为追求眼前的、局部的经济利益而影响长期的、全局性发展的行为;另一方面,建立社会公众对重要资源环境指标的知情权,通过对有关指标的规划、实施、完成情况的了解,使得经济与环境和谐的现代化真正在广大群众参与的情况下得到实现。
 
(来源: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 http://www.cces.org.cn)

附件: